环球印刷资讯旨在为大家提供国外印刷领域的最新观点和产品资讯。
在19XX年,美国的苯胺印刷机(柔印的前身)还主要是从欧洲进口。当时出口的美国的机器有两种,一种是Strachan and Henshaw(已经关门了)生产的中心压印辊筒式印刷机(即我们常说的卫星式印刷机)以及Wmdmoeller &Hoelscher生产的层叠式印刷机(没错,就是那个一台机器几千万的,大名鼎鼎的W&H)。不过当时W&H的机器是由一个叫H. H. Heinrich进口到美国的,所以当时美国人都只认识Heinrich这个牌子。
Figure 1 W&H印刷机,3色,1930年
当时这些机器的设计非常简单,当然,也不怎么好使。很多印刷厂自己都会生产上一台来使用,油墨和橡胶版材也是自己准备的,这一时期大概从1920年持续到了1935年。
在当时使用这种机器不像现在这样轻松写意,可以说完全是一团乱麻。因为,没有刮墨系统。你没看错,没有刮墨刀和网纹辊的柔印,就是这么任性。机器的传墨系统由墨盘,提墨辊(橡胶),传墨辊(橡胶)和版辊构成。如果想改变上墨量怎么办,只能通过改变提墨辊和传墨辊之间的压力来实现,多么痛的领悟。。。。
尽管这一切看起来并不美好,但是从1915年开始,苯胺印刷的主要应用领域就开始逐渐清晰化---面包包装纸,具有防油,防水,防碱特性的新包装纸以及在日后逐步被柔印统治的塑料膜印刷。
但是,所有伟大事物的诞生与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让人头痛的问题,没过多久,苯胺印刷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还是油墨。当时使用的油墨在纸张上非常容易扩散,从而得不到锐利的图像,一旦印刷小号字体或图像,就变得无法看清。同时,这种油墨的保存期很短,且见光容易分解。
很多油墨厂在当时认为开发这种油墨完全是浪费时间。但是,问题永远与机遇相伴,终于在1927年,新型油墨开始出现,这些新油墨不易扩散,寿命长甚至还可以根据印刷需求进行调整。
不过,紧接着新问题出现了,生产油墨用的原材料是有毒性的,这一点可以说几乎将柔印扼杀在摇篮之中。更可怕的是,即便是当油墨厂解决了有毒这个问题之后,人们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改变对苯胺印刷有毒的看法。终于,伟大的印刷界劳动人民运用他们无与伦比智慧克服了这一问题,方法就是---换名字。于是,超过100个新名字被提出来,显而易见“柔性版印刷”最终胜出了。欲知后继发展,且看下回分解。
-----------------------------------
本文由东航印刷科技整理编译。如需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