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引进的柔性版印刷机因其功能的缺乏导致无法印刷高质量的物体,因此在大众的心中并没有留下特别好的印象,从而错过了良好的成长机会。柔性版印刷机在国内盘桓发展了10余年之后,终于在1995年前后迎来了它的塑苏醒阶段。
柔性版印刷机在国内盘桓了10余年之后,国内印刷厂家带领层、厂长、司理们出国查核,亲眼目击了国外柔性版印刷的成长状态、印刷质量与生命力。协会、印刷媒体等也为我国柔性版印刷的成长做了大批的宣传督促工作,国外柔性版印刷设备、器材厂商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大略在1995年往后,柔性版印刷才慢慢苏醒。
在这一阶段,柔性版印刷获得了长足的成长,实在不竭完善,国内引进了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搜罗近几年)约300多台,其中雅佳发、麦安迪、A牌、先锋、捷拉斯等柔性版印刷机的市场保有量较高,此外还引进了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约20台。
此阶段的主编制是美国连系印刷器材有限公司的邵北海师长教师,他在1992年就初步关注中国柔性版印刷的操作和成长,并前后将美国先锋、A牌、麦安迪、康可柔性版印刷机引进中国市场,并在很多交换会上揭晓了超卓报告,他的事迹功不成没,后来被礼聘为中国印协柔性版印刷分会的顾问。
此外一名元勋是代办代理雅佳发设备的陈震华师长教师,他在1996年将第一台加拿大雅佳发柔性版印刷机销往中国,后来仰仗他在烟草行业的人脉关系,在烟草包装规模积极奉行柔性版印刷并获得成功。中国柔性版印刷能够成长到今天,与其初期在烟包印制方面的成功也有很大关系。纵观全球,将柔性版印刷操作于烟包印制是陈震华师长教师草创的先河,此刻国外也初步学习中国,采用柔性版印刷烟包。
苏醒阶段是一个非常难得且关键的时期,国内很多印刷机械制作商捉住机缘,急起直追,国产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也应运而生。由西安黑牛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国产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于1998年6月在展览会上亮相,往后山西太行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北人富士印刷机械有限公司、青州意多发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广东科思高柔印设备有限公司、多威龙公司等10多家机械制作企业也初步生产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攻破了蓝本入口机一统全国的名目,组成了入口设备与国产设备同台竞争的名目。
配套公司同样也成长了起来。在柔性版制版方面,1996年东瀛激光制版公司在上海成立东瀛激光分色柔性版(上海)有限公司,后来又相继出现了大连福莱柔版制版有限公司、上海任氏电脑制版有限公司、西安三维印刷有限公司、青岛科强达设计建造有限公司等专业的柔性版制版公司。而且在2000年前后,一些制版公司初步引进世界前进先辈的CTP手艺,如信华慎密制版(上海)有限公司、英杰激光数字制版有限公司、上海中浩激光制版有限公司等,这极大地提升了柔性版制版质量。
油墨方面,在1995年就已经有油墨制作企业能够供给高级水性油墨,如陕西新世纪、上海油墨厂、杭州油墨厂、高氏、阿克苏诺贝尔(现为阿合斯)、大连施密特、色丽可(现为富士色丽可)、世合化工等。陶瓷网纹辊方面,1995年澳大利亚镭射来富公司进入中国,成立了上海澳科利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同年,上海激光(集体)总公司也初步生产陶瓷网纹辊,往后,阿斯特电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广州粤鑫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也相继进入激光雕镂陶瓷网纹辊市场。印刷版材方面,除杜邦外,还有巴斯夫、日本以及国产GS版。其他器材如双面胶、模切刀具、刮墨刀、印刷基材等,配套器材已经比较齐全了。
当然苏醒阶段引进了这么多设备,完善了配套,出现过好兆头,但也产生过波动。在引进设备中,有的选型不切确,有的产物分歧毛病口,有的营业不充实,以及仍然存在独霸、质量、制版、配套和价格偏高级成分,寸步难行。
柔性版印刷错失过机缘,又盘桓了10多年,加上苏醒后产生波动又留下了暗影,这对柔性版印刷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这可贵的岁月里,胶印、凹印却获得了巩固与成长,并分袂在纸包装市场和塑料包装市场占有了主导地位。由此,人们对柔性版印刷产生了思疑,忧心如焚,褒贬纷歧,还有柔性版印刷“叫好不卖座”、“雷声大雨点小”的说法,这都能懂得。但我国柔性版印刷的成长只能是按部就班的,这也是我国柔性版印刷成长缓慢的重要启事。柔性版印刷工作者也清醒地熟谙到,现在市场经济正是棋逢高手之时,不能在短时代内抱个金娃娃,要筹备打长久战,寻找市场,争取市场,占领市场,并提出了“明天会更好”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