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印刷资讯旨在为大家提供国外印刷领域的最新观点和产品资讯。
20世纪30年代是柔印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段。在这段时间,杜邦公司推出了赛璐玢(用于包装的玻璃纸),这成为使用苯胺印刷的首个非吸收性材料。这种材料的出现促进了苯胺印刷行业的增长,但是,油墨再次成为了主要问题。当时所使用的油墨是透明的,当印刷透明材料时,不透明的油墨才是最理想的。即便是印刷非透明材料,当材料自身有颜色时,使用透明油墨印制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
1931年,使用二氧化钛的白色不透明油墨问世,并被作为透明材料印刷时的底色。同时也作为增加油墨不透明性的添加剂,不过,由于这种油墨的光泽度不好,印刷品的质量还是不高。
白色油墨之后,黄色、橙色油墨也相继出现。1934年,金属油墨出现。1938年,水性油墨登上历史舞台。不过直到1955年,柔印行业使用最多的仍然是溶剂型油墨。
当时,如何干燥油墨也是问题之一。由于当时设计的柔印机色组之间距离很短,因此干燥单元无法方便的安装进去。即便是勉强安装进去,由于干燥单元距离色组太近,有时会使得油墨干在辊上。
在这段时期,有一项发明开创了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不干胶标签。斯坦.艾利(没错,就是艾利公司的创始人)于1920年左右发明了不干胶纸张。他当时任职于另外一家公司,他的任务是开发一种机器,要能够将粘合剂涂在纸张上然后附上一层可撕掉的背纸。当时,这种标签首先被用于贴在葬礼车的车窗上。不过,随后,这种产品迅速扩展到其他行业直至今天。
1940年前后,Mark Andy公司成立,他们的设备能够印刷非常窄的幅面,2-4英寸。不光印刷,还可以模切。这些机器开启了窄幅柔印时代。不过,当时这些设备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只能印刷一或两个颜色。直到1950年,这种机器还只能印刷4英寸宽,3个颜色的活件。欲知柔印的后续发展,且看下回分解!
-----------------------------------
本文由东航印刷科技整理编译。如需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