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印刷资讯旨在为大家提供国外印刷领域的最新观点和产品资讯。
在1930年代的美国,柔印行业内的主要设备还是层叠式的机器。当然,这些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两色和四色的卫星式柔印机。两色的如下图所示。但是如果你以为四色卫星式是一个大辊筒上有四个色组,那就太天真了。当时的四色卫星式机器是由两个双色卫星式机器连接而成的。
1938年,首台桥式柔印机有Kidderpress公司设计并生产出来并被用于薄膜印刷。粗略统计,二战之前大概有15台左右这样的设备出口到了美国,二战之后的几年时间内,有大约60台出口到美国。
前文说道,在早期的柔印机上是没有色组间干燥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40年。Kidder press于1940年制造出了首台带有色组间干燥的柔印机。该机器采用循环热风干燥,还带有废气排出功能,虽然和现在的机器比起来还相当简陋,但是在当时将印刷速度提高了一倍。
之后,又先后出现了许多其他的干燥方式,例如电加热棒,加热辊等等,这些加热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起来使用。如下图
人们常说,网辊是柔印的最核心部件。那么1941年,就是柔印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Interchemical公司于1941年推出了第一根用于柔印的网纹辊。此网辊其实是由用于凹印上光的辊改造而来的。但是与其最大的不同是,它是钢制的而非铜制的。此后人们也一直在寻找不同的网辊表面材料,直到今天常用的陶瓷材料。
而与网辊配套使用的刮墨刀,则是在1971年才出现。
不过在网辊刚开始生产的年代,由于标准的缺乏,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网辊在性能,网穴形状,网穴深度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对使用者选择合适的网辊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于1944年成立的PM&R公司开始尝试制定网辊的行业标准,某些标准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另外一个影响柔印印刷质量的因素是贴版,如果贴版误差过大,那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到良好的印品。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第一台装版机于1940年代出现,于1970年代得到进一步改良。
本文由东航印刷科技整理编译。如需转载请注明。